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争当爱教乐教善教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2024年教师节之际开设专栏——“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报道,讲述陇原大地上感人至深的教书育人故事。今天,跟甘小教一起走近甘肃农业大学孙万仓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与油菜育种研究结缘已有40多年。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我国冬油菜种植区成功由北纬35度左右的甘肃天水北,拓展到北纬48度左右的新疆阿勒泰等地,共育成20多个冬油菜新品种,使原来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北方旱寒区成为我国新的冬油菜产区。
“下决心让冬油菜北移”
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关系到食用油供给安全。我国油菜种植大致以北纬35度为界,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大区域。此条线以北,冬季气候严寒,冬油菜难以越冬,几乎全都种植春油菜或其他春播油料作物。
1996年4月,孙万仓在河西走廊开展野外调研。他眺望祁连山脚下的广袤土地,只见冬小麦生机勃勃、绿意葱茏。这让他产生疑问:既然小麦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然越冬,油菜为何无法做到呢?
这个疑问激发了孙万仓的好奇心,他开始投身冬油菜育种研究。此前,作为甘肃省最早开展油菜品质研究的科技人员之一,孙万仓曾利用引进的加拿大油菜种质,通过杂交等途径,育成我国北方首个低芥酸、高油分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这为甘肃省及北方地区发展高含油量油菜生产提供了品种保障。
孙万仓认为,我国北方土地资源丰富,油菜种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如果能培育出适应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抗旱抗寒冬油菜品种,就可以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的土地资源,增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能。
让冬油菜北移并不容易。彼时孙万仓面临着“无经验、无资料、无种质”的艰难处境,但他仍下定决心从零做起,攻克这一难题。
针对制约北方地区冬油菜越冬的关键技术瓶颈与抗寒机理等重大技术理论问题,孙万仓带领团队开展研究。他的团队平均每年跋涉两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华北平原、东北黑土地、新疆等地。团队成员将上万份油菜种质资源带回实验室,在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中,摸清了油菜自带的抗寒属性。这期间,孙万仓团队先后成功育成16个抗零下32摄氏度极端低温的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
“这才是优中选优”
培育新品种绝非一蹴而就。孙万仓说,育成一个冬油菜新品种,通常耗时8年至10年之久,这考验着科研者的耐心和毅力。“回忆起培育过程中的失败经历,尤其看到那些费尽心血育出的冬油菜未能挺过寒冷的冬天时,大家总会失落甚至气馁。”团队成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王旺田说,但孙老师从不打退堂鼓,总是笑着鼓励大家。
一次,他指着冬后地里东一株、西一株残存的冬油菜对团队成员说:“一亩地里,不是还存活了上百株抗寒冬油菜吗?这才是优中选优。”
如今,孙万仓团队培育的抗极端低温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已在甘肃河西走廊、甘南高原、新疆阿勒泰等地种植开来,越冬率达到85%以上,平均亩产油菜籽187公斤至250公斤,带动我国油料作物持续扩面积、提产能。
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22年,孙万仓团队累计推广冬油菜种植面积3795.2万亩。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北移13个纬度,结束了北方旱寒区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历史。
此外,孙万仓团队还研发北方冬油菜越冬技术,创建适应北方不同生态环境的冬油菜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探明了影响我国北方冬油菜越冬的主要气象因子及种植临界气候条件,进一步激发我国北方冬油菜发展潜力。
对于孙万仓的科研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曾评价:孙万仓从事油菜品种改良研究多年,在油菜研究方面取得骄人业绩,解决了我国北方旱寒区冬油菜越冬问题,开拓建立了以抗寒为特色的北方冬油菜研究新领域,首次提出北方冬油菜种植区划,为我国北方冬油菜生产及作物生产布局提供了依据。
“还有太多工作没有完成”
再有3年,孙万仓将进入古稀之年。在冬油菜育种研究的道路上,他依然保持着年轻人才有的热忱与活力。
在距离甘肃省兰州市约70公里的一处冬油菜育种示范基地里,67岁的孙万仓头戴草帽,手拿铁锹,弓腰屈腿,用力挖出一株根须深深扎在地里的油菜。他甩掉油菜根部的大块泥土,仔细观察油菜的根部,向半月谈记者讲起冬油菜改良及育种研究工作。
“这株冬油菜的叶片虽然枯死了,但根部依然活着,而且根非常长,抗寒性强,是育种的好材料。”孙万仓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油菜递给学生,嘱咐学生将油菜移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研究。
“还有太多工作没有完成。”孙万仓说,“我希望能够培育出耐盐碱抗旱的冬油菜,让冬油菜能够在盐碱地良好生长,达到油用、花用、蜜用等目的。这些工作都得一代又一代接力做下去。”
目前,团队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马骊正带领科研人员在盐碱地头开展冬油菜亲本组配、杂交授粉、群体构建、抗盐碱检测等工作,期望能够在抗盐碱冬油菜品种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油菜面积。孙万仓认为,北方有大面积的冬闲田,若能持续种植冬油菜,既能增加冬春季农田植被覆盖度,又能提高油料作物产能与食用油自给率,还能将北方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逐渐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带动北方冬季闲置耕地为粮油生产发挥更大作用,让老百姓的油瓶里装上更多“中国油”。
上一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下一条:临潭:青稞筑起致富路
【】